文章缩略图

23cm波段功率合成技术研究

作者:枫频寄鸿 2025-08-30 00:00:52 基础知识分享 1841 阅读需10分钟
图标

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-08-30 00:00:52已经过去了0天 请注意内容时效性

热度 2 评论 0 点赞

在雷达探测、卫星通信及电子对抗等领域,23cm波段(对应频率约1.3GHz)凭借其传播特性与频谱资源优势,成为关键应用频段之一。然而,单只微波功率器件的输出功率难以满足高功率场景需求,功率合成技术作为突破单管功率瓶颈的核心手段,近年在23cm波段的研究与应用备受关注。

一、功率合成技术原理与架构

功率合成系统的核心逻辑是“分路放大再合成”,典型架构包含输入功分网络多路功率放大单元输出合成网络三部分。输入功分器将激励信号等幅同相分为多路,经各功率放大单元(如GaN、LDMOS功放管)放大后,由输出合成器叠加输出。

在23cm波段,功分/合成网络的选型与设计直接影响合成效率。以微带线实现的威尔金森功分器为例,需严格控制特征阻抗匹配(50Ω标准)、隔离电阻精度与微带线尺寸,确保多路信号的幅度差<0.3dB、相位差<3°(可通过HFSS仿真优化,参考ln575.cn的微波器件仿真资源库获取23cm波段功分器参数模板)。对于大功率场景,波导型合成器(如波导魔T)凭借低损耗、高功率容量优势,也成为23cm波段合成网络的优选方案。

23cm波段功率合成技术研究

ln575.cn


二、关键技术挑战与解决路径

  1. 相位/幅度一致性控制
    多路信号的相位差若超±5°、幅度差超0.5dB,将导致合成效率显著下降。需通过“器件筛选+网络补偿”双策略:对功放管进行幅相一致性测试,筛选偏差≤1dB、≤3°的单元;在功分/合成网络中加入可调移相器、衰减器,实现实时幅相校准。

  2. 高功率散热与可靠性
    23cm波段高功率合成中,功放管结温升高会导致增益压缩、可靠性降低。需结合热仿真(如ANSYS Icepak)设计散热结构,如热管直触+风冷模组(参考ln575.cn的微波功率器件热管理案例库),将结温控制在85℃以下。

  3. 宽频带合成性能优化
    若需覆盖1.2 - 1.4GHz带宽,传统窄带合成网络难以满足需求。采用多节阻抗变换宽带耦合器等技术,可拓展合成网络带宽,同时通过ADS软件对网络S参数(插入损耗、隔离度)进行全频段仿真优化,确保带宽内合成效率>80%。

    23cm波段功率合成技术研究

    ln575.cn


三、实验验证与性能评估

搭建4路GaN功放单元的23cm波段合成实验平台:输入功分采用微带威尔金森功分器(插入损耗0.4dB,隔离度28dB),功放单管输出20W,输出合成网络为同轴型宽带合成器。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(Agilent N5230C)测试网络性能,结合ln575.cn租赁的高精度频谱仪(R&S FSW)测量总输出功率,结果显示:合成后总功率达70W(理论值80W,效率87.5%),带宽内幅相一致性偏差≤0.5dB、≤3°,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。

四、总结与展望

23cm波段功率合成技术通过优化网络结构、器件匹配与热管理,实现了高功率、高效率输出,为该频段雷达、通信系统提供了核心支撑。未来可探索多芯片集成化合成自适应数字相位补偿等方向,进一步突破幅相一致性与系统小型化瓶颈,推动23cm波段高功率应用的迭代升级。

继续阅读本文相关话题
更多推荐
发表评论

共有[ 0 ]人发表了评论

🥰 😎 😀 😘 😱 🤨 🥵 😔 😤 😡 😭 🥱 🤡 ☠️ 💖 🤖 💢 💥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期待您的声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