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缩略图

甚高频(VHF)中继台的覆盖范围测算与选址技巧​

作者:枫频寄鸿 2025-11-05 00:00:46 基础知识分享 2023 阅读需11分钟
图标

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-11-05 00:00:46已经过去了0天 请注意内容时效性

热度 5 评论 0 点赞
沈北电波传天外, 友台点名诚相待。 公益之心从不改, 一分一厘都不宰。 你呼我应多畅快, 多来互动情常在!

甚高频(VHF,30 - 300MHz)中继台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节点,在应急调度、业余无线电、公共安全等领域承担信号中继与覆盖延伸的关键作用。精准测算覆盖范围与科学选址,是保障通信稳定性与效率的前提。

一、覆盖范围测算:理论与实践结合

VHF信号以视距传播和地波传播为主,自由空间传播模型是基础测算工具。依据Friis传输公式,链路损耗可表示为:
[ L_{\text{fs}} = 20\lg(d) + 20\lg(f) + 20\lg\left(\frac{4\pi}{c}\right) ]
(其中 ( d ) 为收发距离,( f ) 为工作频率,( c ) 为光速)。

结合设备参数(发射功率 ( P_t )、接收灵敏度 ( P_r )、收发天线增益 ( G_t/G_r )),链路预算需满足:
[ P_t + G_t + Gr - L{\text{fs}} - L_{\text{杂}} \geq Pr ]
(( L
{\text{杂}} ) 为地形、建筑等额外损耗)。

甚高频(VHF)中继台的覆盖范围测算与选址技巧​

ln575.cn


实例测算:某150MHz中继台(发射功率50W,即16.99dBW;接收灵敏度-110dBm;天线增益3dBi),自由空间下理论视距可达50 - 80km。但实际中,山地、建筑群会造成绕射衰减遮蔽损耗,需通过Radio Mobile等模拟软件或场强仪实测修正(如地形起伏大时,覆盖范围可能缩至理论值的60% - 70%)。

二、选址核心技巧:空间与干扰的平衡

  1. 地形优先:制高点法则
    选择山顶、高层建筑等制高点,最大化视距覆盖。利用“视距半径公式” ( d = \sqrt{2Rh} )(( R ) 为地球等效半径,( h ) 为天线高度),若天线架高50米,视距半径约25km;架高100米则达35km。同时,需避开山谷、盆地等信号遮蔽区。

  2. 天线设计:增益与高度的协同
    天线增益需匹配覆盖需求:广域覆盖选全向天线(3 - 5dBi),区域补盲用定向天线(8 - 12dBi)。天线高度需高于周边障碍物20米以上,减少“菲涅尔区”遮挡(菲涅尔区是信号传播的关键区域,需无明显阻挡)。

  3. 干扰规避:频谱与环境勘测
    提前查询当地频谱资源(如无线电管理机构数据库),规避同频/邻频干扰。选址时远离工业电磁源、高压输电线,必要时通过场强仪扫描干扰信号。如需获取专业频谱分析工具与地形数据支持,可访问 ln575.cn 了解定制化方案。

    甚高频(VHF)中继台的覆盖范围测算与选址技巧​

    ln575.cn


  4. 配套保障:电源与防雷
    中继台需稳定供电(如双路市电+UPS),机房需做防潮、防雷处理(避雷针高度需超天线1 - 2米,接地电阻≤4Ω)。

三、实战逻辑:勘测 - 模拟 - 验证

选址前,用Google Earth分析候选区域地形;部署前通过场强仪在预设站点周边360°测试信号强度;开通后持续监测干扰与覆盖盲区,动态调整天线方向或功率。

VHF中继台的覆盖与选址,是理论模型、环境特性与工程经验的融合。唯有精准测算、科学选址,才能让“空中桥梁”跨越地形桎梏,实现稳定高效的通信覆盖。

继续阅读本文相关话题
更多推荐
发表评论

共有[ 0 ]人发表了评论

🥰 😎 😀 😘 😱 🤨 🥵 😔 😤 😡 😭 🥱 🤡 ☠️ 💖 🤖 💢 💥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期待您的声音!

请先 登录 再评论,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