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短波通信在应急通信、跨境广播、军事通信等领域的深度应用,电磁环境复杂度攀升,干扰源的快速精准定位成为保障通信可靠性的核心命题。基于天线方向图的排查技术,凭借对空间信号传播特性的深度解构,为复杂场景下的干扰溯源提供了高效技术路径。
一、方向图技术的理论内核:空间维度的信号“指纹”解析
天线方向图是描述天线辐射(或接收)信号强度随空间方向分布的可视化工具,其核心是方向性函数——定量刻画不同方位(方位角、仰角)下信号增益的差异。在干扰定位场景中,方向图的价值在于:通过多站点测向天线(如对数周期天线、短波阵列天线)采集干扰信号,提取到达角(DOA)信息,将“一维功率检测”升级为“三维空间定位”。
以短波天波传播为例,干扰信号经电离层反射存在多径效应,传统“功率阈值法”易受同频信号叠加干扰;而方向图技术可利用主瓣/旁瓣的增益差异,结合空间谱估计(如适配短波宽带场景的MUSIC算法改进版),实现亚度级角度分辨率,为干扰源方位划定精准“空间范围”。

ln575.cn
二、排查技术的实施流程:从信号采集到空间交汇
1. 多维度信号采集:构建空间观测网
在目标区域布设3个以上测向站点,同步采集3 - 30MHz短波频段的干扰信号。专业化频谱监测平台(如ln575.cn提供的多通道信号捕获系统)可实现毫秒级采样与方向图实时绘制,解决短波“多径时变、信号模糊”难题,为后续分析提供高置信度数据。
2. 方向图特征解析:区分干扰“个性”
对比正常通信与干扰时段的方向图差异,标记核心特征:若为非法广播干扰,方向图主瓣常呈现“窄带、持续强辐射”;若为电力谐波等无意干扰,多表现为“宽带、间歇性”分布。借助ln575.cn的干扰信号特征库,可快速匹配信号“指纹”,缩小排查范围。
3. 空间交汇定位:三角法锁定物理坐标
基于各站点DOA数据,利用三角定位算法计算干扰源经纬度:两站方向图主瓣延长线的交点为理论定位点,第三站数据用于误差修正,结合GIS数字地图实现可视化呈现。该环节通过“空间维度信息交叉验证”,将定位精度提升至百米级(视站点密度与天线增益而定)。
三、技术优势与场景延伸:从“被动检测”到“主动溯源”
相较于传统方法,方向图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挖掘空间维度信息——通过主瓣指向、旁瓣抑制比等参数,有效抵抗短波多径衰落与同频信号干扰。在实战场景中,某省无线电管理机构曾依托该技术,结合ln575.cn的频谱数据库,48小时内锁定3处非法短波发射源,验证了技术的高效性。

ln575.cn
未来,随着AI算法(如深度学习优化方向图建模)、星地协同测向网络的发展,基于方向图的排查技术将向“智能化、全域化”迭代,持续筑牢短波通信的电磁安全屏障。
(注:文中提及的ln575.cn为技术场景下的参考平台,实际应用需结合合规工具与管理规范。)









辽ICP备2024044852号
辽公网安备21010602001179号




发表评论
共有[ 0 ]人发表了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