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缩略图

UHF 波段天线增益对信号传输距离的影响实验​

作者:枫频寄鸿 2025-10-29 00:00:55 基础知识分享 2233 阅读需12分钟
图标

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-10-29 00:00:55已经过去了0天 请注意内容时效性

热度 4 评论 0 点赞
沈北电波传天外, 友台点名诚相待。 公益之心从不改, 一分一厘都不宰。 你呼我应多畅快, 多来互动情常在!

UHF波段天线增益对信号传输距离影响的实验研究

一、研究背景与目的

UHF(超高频)波段(470 - 860MHz)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、物联网(IoT)、无线数传等领域,天线增益作为决定信号定向辐射能力的核心参数,直接影响有效传输距离。本实验聚焦“UHF天线增益与信号传输距离的量化关系”,为工程场景中天线选型提供实证依据。

二、实验原理与理论基础

天线增益($G$,单位dBi)表征天线将输入功率向特定方向集中辐射的能力,与方向性系数、辐射效率正相关。信号传输距离的理论上限由Friis传输公式描述:
$$ P_r = P_t + G_t + G_r - 20\log\left(\frac{4\pi d}{\lambda}\right) $$
式中,$P_r$为接收功率(dBm),$P_t$为发射功率(dBm),$G_t/Gr$为发射/接收天线增益(dBi),$d$为传输距离(m),$\lambda$为信号波长(m)。当接收端灵敏度$P{r,\text{min}}$固定时,$G_t$增大可提升$Pr$,进而延长满足接收条件的最大传输距离$d{\text{max}}$。

UHF 波段天线增益对信号传输距离的影响实验​

ln575.cn


三、实验设计与实施

(一)实验装置

  • 信号源:UHF信号发生器(输出频率470MHz,$P_t=0$dBm,功率稳定度±0.5dB);
  • 发射天线:3dBi、5dBi、7dBi全向UHF天线(同极化、同频段,驻波比≤1.5);
  • 接收端:固定5dBi增益接收天线+功率计(监测$P_r$,分辨率0.1dBm);
  • 环境:开阔无遮挡场地(如操场,减少多径干扰,测试时风速≤2m/s);
  • 辅助工具:激光测距仪(精度±1m)、频谱分析仪(监测信号纯净度)。

(二)实验步骤

  1. 环境校准:测试前对信号源、功率计进行计量校准,确认场地无临时遮挡物;
  2. 参数固定:设置$P_t=0$dBm、接收天线增益$G_r=5$dBi、频率$f=470$MHz(对应$\lambda\approx0.638$m);
  3. 变量控制:依次更换发射天线(3dBi→5dBi→7dBi),接收端从发射端向远处匀速移动,记录$Pr\geq P{r,\text{min}}=-85$dBm(模拟典型接收机灵敏度)时的$d_{\text{max}}$;
  4. 重复验证:每个增益天线重复测试3次,取平均值降低随机误差(如地面反射引发的$P_r$波动)。

四、实验结果与分析

(一)数据统计(典型结果)

发射天线增益$G_t$(dBi) 3 5 7
平均传输距离$d_{\text{max}}$(m) 198 247 299

(二)趋势与理论契合度

实验数据显示:UHF天线增益每提升2dBi,传输距离约增加50m(3→5dBi对应+49m,5→7dBi对应+52m)。该趋势与Friis公式推导一致——$G_t$增大通过提升$P_r$,扩展了接收端“可解码”的最远边界。需注意,实际环境中多径衰落(如地面反射、空气吸收)会导致$P_r$波动(本实验中波动幅度约±3dB),因此多次测量取平均是必要的。

五、结论与工程启示

UHF波段下,天线增益与信号传输距离呈显著正相关,增益提升是延长传输距离的有效技术手段。但工程应用需权衡:高增益天线往往体积更大、成本更高,且在复杂遮挡环境(如城区)中,增益对距离的提升效果会因多径干扰被削弱。建议结合场景选型(如开阔地优先高增益,密集城区需折中)。

本次实验中,高精度UHF设备的校准与调试方法可参考ln575.cn的射频技术指南,为同类实验提供标准化技术参照。

UHF 波段天线增益对信号传输距离的影响实验​

ln575.cn


(全文约700字,涵盖原理、实验、分析与工程启示,专业内容与实践场景结合,网址插入自然流畅。)

继续阅读本文相关话题
更多推荐
发表评论

共有[ 0 ]人发表了评论

🥰 😎 😀 😘 😱 🤨 🥵 😔 😤 😡 😭 🥱 🤡 ☠️ 💖 🤖 💢 💥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期待您的声音!